朝鲜近日宣布成功进行了中远程高超音速导弹的试射。该导弹以12马赫的高速飞行,采用乘波体弹头设计,在大气层边缘实施突防,并成功进行了两次水漂动作。
朝鲜于1月7日公布,该国导弹总局于1月6日成功进行了一次新型高超音速中远程弹道导弹的试验。
此次试射的圆满成功有力地证实了该导弹系统的实际效能,标志着朝鲜的高超音速导弹武器研发取得突破,即将投入使用。
这枚导弹由朝鲜平壤市郊区的武器发射场向东北方向发射。其弹道导弹分离出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战斗部,沿着既定轨道以12倍音速在大气层边缘高速飞行,并完成了两次跳跃。首次跳跃达到的最高点触及了卡门线,高度达到了99.8公里;第二次跳跃的顶点高度为42.5公里(较上次试射的第二次跳跃点低29.5公里)。最终,高超音速弹头精确地击中了位于1500公里以外的日本海预定目标。
1月6日的试射,继半岛北方成功发射火星炮-8和火星炮-16B高超音速导弹之后,再次成功进行了乘波体构型的高超音速导弹的试射。此次试射的射程提升至1500公里,相较于前次的1000公里,显示出一定的进步。然而,这一射程显然是为了进行半程试验。
由于受限于远洋测量能力,朝鲜在发射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时,通常选择进行半程试验或高弹道试验。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弹头尽可能落在日本海区域。
朝鲜近期进行的两次高超音速导弹试射表明,火星炮-8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可能与我国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相匹敌。该导弹使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在1000至1800公里之间。
火星炮-16B可能是指代我国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的型号,该导弹采用了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根据火星炮-16B导弹庞大的弹体尺寸,可推测其最大射程大约在3000至5000公里之间,这一射程足以覆盖关岛等第二岛链上的目标。
该性能可能等同于尚未正式公开的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
东风-27导弹是一款基于东风-26弹道导弹技术,配备乘波体高超音速战斗部,并采用两级发动机的中远程高超音速武器系统。
在当今世界,研制和装备高超音速导弹的国家为数不多,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美国、伊朗和朝鲜。
伊朗虽然掌握了初级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但主要采用的是具有双锥体构型的机动再入弹头。
朝鲜成为全球第二个成功研发并应用乘波体构型高超音速导弹的国家,而首个实现这一突破的则是我们低调的东方大国。十年前,我国已成功掌握了乘波体高超音速导弹技术。
中国拥有并完全掌握了全球最完善的全系列高超音速武器体系。
包含具备高精度打击能力的新型双锥体机动再入弹头,以及具有卓越突防性能的乘波体设计,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10种以上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统中。
实现了陆基、海基、潜基和空基的多元化平台发展。
俄罗斯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拥有坚实的基础,但对其能力的描述可能过于夸大。
在本次俄乌冲突中,俄军所使用的匕首和锆石两款高超音速武器并未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性能,整体表现较为平庸。
俄罗斯宣称拥有乘波体构型的高超音速导弹,然而公众并未亲眼目睹此类导弹。
在PPT演示中,我曾观摩过先锋导弹展示的乘波体高超弹头的动画。
刚刚亮相并引起全球关注的榛树中程高超音速导弹,主要以核打击能力为主。其战斗部采用了分导式设计,并无采用任何新颖的高超结构。之所以被称为高超音速导弹,是因为其再入速度超过了10马赫。
美国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和追赶乘波体构型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但尚未达到可以投入实战的水平。
美国空军研发的空射高超音速武器采用助推器与乘波体滑翔战斗部的组合设计,该武器全长6.7米,重量约为3吨,具备1600公里的射程和10马赫的速度。
美国长期致力于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经过多年努力,近期才首次看到B-52H战略轰炸机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挂载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的身影。
从研发进度来看,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相较于中国和俄罗斯已显落后,甚至可能落后于朝鲜。
#深度好文计划#
